锚杆支护是指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用金属件、木件、聚合物件或其他材料制成杆柱,打入地表岩体或硐室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亦可不用),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补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具有成本低、支护效果好、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优点。
锚杆类型
锚杆设计应根据隧洞围岩地质情况工程断面和使用条件等分别选用下列类型的锚杆:
全长粘结型锚杆: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早强水泥砂浆锚杆、树脂卷锚杆、水泥卷锚杆
端头锚固型锚杆:机械锚固锚杆、树脂锚固锚杆快硬水泥、卷锚固锚杆
摩擦型锚杆:缝管锚杆楔管锚杆水胀锚杆
预应力锚杆
自钻式锚杆
系统锚杆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在隧洞横断面上锚杆应与岩体主结构面成较大角度布置,当主结构面不明显时可与隧洞周边轮廓垂直布置;在岩面上锚杆宜呈菱形排列,锚杆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1/2,Ⅳ、Ⅴ级级围岩中的锚杆间距宜为0.5~1m,并不得大于1.25m。
端头锚固型锚杆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杆体材料宜用Ⅱ级钢筋杆体直径为16~32mm,树脂锚固剂的固化时间不应大于10min,快硬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2min,树脂锚杆锚头的锚固长度宜为200~250mm,快硬水泥卷锚杆锚头的锚固长度宜300~400mm,托板可用Q235钢厚度不宜小于6mm,尺寸不宜小于150mm*150mm,锚头的设计锚固力不应低于50kN,服务年限大于5年的工程应在杆体与孔壁间注满水泥砂浆。